為促進全球自動駕駛安全科技的交流與合作,2025世界智能安全大會(FISITA Intelligent Safety Conference,ISC 2025)于2025年9月13-14日在西安盛大開幕。本次會議由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與中國汽車工程學主辦,中國一汽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安大學、《Automotive Innovation》、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承辦。
ISC 2025聚集了100余位全球科技領域頂尖專家,多名中外院士發表精彩演講;匯集50余場前沿報告,圍繞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趨勢及安全挑戰展開深度研討,為行業搭建了國際、高端的學術交流平臺。
開幕式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陸麗俐主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FISITA CEO ChangHwan Kim,陜西省科協黨組書記李豫琦為大會致辭。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陸麗俐女士主持大會開幕式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
張進華先生致辭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代表會議主辦方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致辭。他指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迅猛,上半年的乘用車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達到62.1%,L3/L4級自動駕駛準入/測試試點穩步推進。面對安全新挑戰,需完善頂層設計,積極推動政策法規的研制,加強安全測試評價技術研究,加強全球及產業生態的協同與合作,共同構建安全保障體系,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FISITA CEO
ChangHwan Kim 致辭
FISITA主席、現代汽車集團執行副總裁金昌煥為大會致辭。他高度肯定了中國在智能駕駛安全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他表示,FISITA始終致力于支持全球汽車技術的創新,推動構建更安全、更綠色的交通體系。目前,FISITA已成立智能安全工作組,積極推進弱勢道路使用者(VRU)保護相關研究與白皮書制定工作。他歡迎全球專家積極參與智能安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并期待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陜西省科協黨組書記
李豫琦先生致辭
陜西省科協黨組書記李豫琦為大會致辭。他表示,陜西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逐步形成了以商用車智能化場景應用為突破、產學研協同為支撐、政策體系為保障的特色發展路徑:不僅實現了L4級智能重卡的跨境運營、車規級安全芯片的自主研發突破,更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域開放商業化試點。他表示,陜西省科協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持續深化“產學研用”協同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陜西力量”。
主旨演講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院長
趙軒教授主持大會
吉林大學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Automotive Innovation》執行副主編
章新杰教授主持大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清華大學教授、《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編
李駿院士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編李駿院士分享了基于SOTIF指數的ADS駕駛安全評價方法。他指出,自動駕駛事故逐年上升,自動駕駛ODD的碎片化、行駛安全不確定性及長尾問題凸顯。借鑒從歐1到歐7汽車排放法規逐步從控制已知污染轉向動態優化、最終實現近零排放的演進路徑,他提出了預期功能安全(SOTIF)指數1.0,覆蓋從功能激活、運行到退出的全流程,并建立了單場景風險與綜合能力評價體系。最后他強調,聯合國正在起草ADS安全法規,SOTIF指數希望從理論框架、場景清單和先進測試方法等多方面提供支撐,為完善國際ADS安全評估法規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鄔江興院士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就智能網聯汽車的一體化安全與內生安全議題發表了重要見解。他表示,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傳統安全防護機制已難以應對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深度融合所帶來的一體化安全新挑戰。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不能停留在當前消費互聯網附加式防護、盡力而為的水平上,應盡可能地保證可量化設計、可驗證度量的一體化安全質量。他進一步指出,“構造決定安全”的內生安全理論和技術,能夠將網絡空間不確定的未知安全風險轉化為可控概率的非系統性安全風險管控問題,從而一體化實現安全保障。他強調,目前這一技術已在L3級汽車中開展實測和應用,正協同多家車企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安全保障新路徑。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
Abbas Jamalipour發表主旨演講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Abbas Jamalipour發表了題為“GenAI-Based Secured Communications for Low-Altitude Economy Networks”的主題演講。他指出,低空經濟網絡在物流運輸、通信增強和環境感知等領域展現出廣闊前景,但同時也面臨天氣變化、空域管制等多重不確定性挑戰;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術能夠通過模擬數據分布、檢測異常并生成合成威脅場景,顯著提升低空經濟網絡的魯棒性與安全性。他表示,未來研究應重點關注三個方向:動態環境自適應的GenAI系統、基于GenAI的異常檢測與恢復機制,以及高效能的GenAI優化策略,以促進低空經濟網絡在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國際車聯網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趙祥模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國際車聯網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趙祥模教授分享了道路交通檢測技術體系創新與工程實踐。他指出,工業文明發展中,新技術的產生、新裝備的面世,都以復雜科學的試驗、測試和檢測技術為前提。他從道路交通檢測技術背景、汽車安全與綜合性能檢測、道路基礎設施無損檢測、自動駕駛與車路系統可信測試等四個方面,分析了我國道路交通檢測技術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提出了從車端、路端,到車路一體完整的道路交通檢測技術體系及其實現方法。最后他系統介紹了團隊研發的道路交通系列化檢測裝備及其產業化應用情況。
日本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
張峻屹發表主旨演講
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
楊冬生發表主旨演講
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發表了題為《智電融合,解鎖駕駛輔助系統安全新高度》的演講。他介紹了比亞迪通過數據飛輪賦能長尾數據挖掘,強化軟硬件安全準出標準,依托超百萬日活用戶,實現月增里程15億公里,構建超2萬個難例場景庫。比亞迪還自主研發世界模型,以“AI智能體+世界模型”仿真范式構建高保真、可交互的虛擬環境,顯著提升整車安全性能。此外,基于璇璣架構的整車智能系統,比亞迪實現智能化與電動化深度融合,拓展了無人麋鹿測試、極限漂移控制、美式截停回穩等高階動力學場景能力,持續推動智能駕駛安全邊界的新突破。
豐田汽車自動駕駛研發總經理
Shida Mitsuhisa發表主旨演講
豐田汽車自動駕駛研發總經理Shida Mitsuhisa分享了豐田以“零交通事故”為終極目標的安全戰略。基于主動安全系統的持續升級與普及,豐田已開發出數據驅動的駕駛輔助系統,為確保系統更安全可靠,豐田依托數據構建了精細的評估體系與測試場景。
現代汽車集團副總裁、
現代前瞻汽車技術開發(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楊峰發表主旨演講
現代汽車集團副總裁、現代前瞻汽車技術開發(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峰發表了題為“Insight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tonomous Driving Safety & Security”的演講。他指出,隨著汽車行業加速向軟件定義汽車(SDV)轉型,車輛核心功能愈發依賴復雜人工智能模型,全球法規體系也在持續擴展,推動安全工程從傳統的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逐步延伸至預期功能安全(SOTIF)和人工智能安全等新領域。從整車制造商的視角出發,他重點圍繞SOTIF與AI安全兩大方向,結合實踐案例,深入探討了功能局限、場景覆蓋與模型不確定性等核心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分享了現代汽車在端到端自動駕駛研發中的技術思考與寶貴經驗。
一汽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研發總院(科技創新管理部)
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
王德平主任發表主旨演講
一汽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研發總院(科技創新管理部)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德平發表了題為“汽車安全技術創新與實踐”的演講。他指出,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汽車安全面臨多重挑戰,涵蓋電池安全、充電安全、主動與被動安全、信息安全及電磁安全等多個方面,安全已成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他系統性地將汽車安全技術劃分為碰撞安全、高壓安全、行駛安全與信息安全四大類別,共涵蓋十項關鍵技術,并剖析了各項技術當前面臨的重點與難點。此外,他還分享了紅旗品牌在主動安全、電池防護、冗余控制系統以及數據與通信安全等領域的技術布局與創新實踐。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薛令陽發表主旨演講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薛令陽分享了以安全為核心的陜汽重卡智能駕駛發展成果。通過多模態感知、雙冗余線控底盤等技術,其L2-L4級智能駕駛產品已覆蓋港口、高速、園區等多場景,累計運營超千萬公里。面對復雜交通環境與長尾問題,陜汽正持續推進端到端與大模型技術融合,致力實現高可靠性、全棧自主的商用車智能駕駛規模化安全應用。
互動訪談環節
互動訪談環節,特邀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TASRI)院長,FISITA終身名譽主席,《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編趙福全教授主持,訪談嘉賓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Abbas Jamalipour,日本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張峻屹,豐田汽車自動駕駛研發總經理Shida Mitsuhisa,梅賽德斯-奔馳中國自動駕駛與車聯網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上海)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忻,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青島中重型車產品線總經理、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開發院副院長王玉海,圍繞“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趨勢及安全挑戰”展開熱烈討論。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TASRI)院長,FISITA終身名譽主席,《Automotive Innovation》主編趙福全教授主持
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關鍵時期,ISC 2025聚焦“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趨勢及安全挑戰”,探討了關于AI與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聯協同駕駛與安全、測試評價和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內容,共探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及應對關鍵安全和可靠性挑戰的技術方案。